近日,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组织党员前往华八井,实地参观学✅习。在华八井㊣纪念碑前,党员们面㊣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,庄严地重温㊣入党誓词。在铿锵嘹亮的宣誓声中,感受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、为油拼搏的精神。
12月初,国家文物✅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“共和国印记”见证物和工业遗产㊣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,确定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✅型案例。其中,“胜利油田功勋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”被评㊣为国家级典✅型案例,这是我市建市以来文物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。胜利油田功勋井包括胜利油田发现井——华八井、九二三厂命名井——营二井、我国第一口千吨井——坨11井。
胜利油田功勋井是传承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、培育践行胜利精神的载体阵㊣地,更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。成功入选此次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,有利于将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和历史文脉赓续下去,彰显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印记和精神风貌。
新中国成立后,西方产油国对我国实施石油封锁,为解决石油紧缺问题,国家决定对整个华北平原展开石油勘探。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先后诞生了七口探井,与前面的“七个哥哥”相比,排行老八的这口井没有令人失望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,第一次喷出了工业油流。
1961年3月5日,钻探华八井✅中途起钻时,工人发现了卡在牙轮钻头上的一颗油砂,指头肚一般大小,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泽,大家如获至宝,装进小瓶子,系上红绸㊣子,郑重地写上“华北探区第一块油砂”几个字,发加急电报向上级报喜。
1961年4月16日,华八井用9毫✅米油嘴试油,日产原油8.1吨,宣告了胜利油✅田的诞生。华八井的钻探和试油的成功,实现了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,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。
1962年9月23日,营二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,日产达555吨,刷新了当时全国单井日产最高纪录。不过为了保密起见,胜利油田被称为“九二三厂”,取9月23日出油㊣的意思。
原本荒芜的盐碱滩上,人迅速多了起来。2万余名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石油会战工人,会师在渤海之滨、黄河两岸,挖地窝子,建干打垒,立井架、铺管道,拉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石油大㊣会战,胜利油田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就这样开始了。
1971年✅6月11日,“石油工业部九二三厂”更名为胜利油田,九二三厂革命委员会相应更名为胜利油田革命委员会。1972年8月,胜利油田革命委员会更名㊣为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。1976年8月,营二井㊣停产,累计产油13.5万吨,累计产气645.7万立方米,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。1989年8月,经国务院批准,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,结束了20多年㊣的会战体制。
坨11井位㊣于垦利区胜利村附近。1964年11月14日开钻,1965年1月31日“放喷”,24小时㊣内畅喷原油1134吨,是我㊣国第一口“千吨井”。
坨11井由32120钻井队施工。当时环境、饮食、住宿条件恶劣,老一辈石油人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,仅用46天就完成钻井工作,完钻井深2480米。
坨11井㊣也是“胜利油田”的命名井,用事实㊣驳斥了“华北无油论”。随后,山东又发现了27口千吨井,胜利油田成为全国第㊣二个大油田。
现在,华八井,虽已不㊣能继续生产原油,但其功勋不可磨灭,更不会被人㊣忘记。在华八井纪念广㊣场上,群童嬉戏,周围㊣楼宇错落,当年的荒㊣滩,如今已是一派繁华。蓝天白云之下的营二井区,近8000块太阳能板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和热能,年发绿电519万千瓦时,实现了井区的碳中和。
在坨11井西侧不足百米的地方,崭新㊣的抽油㊣机和纪念碑遥相呼应,通过“改造”,它重获了新生,其技术也复制应用到了其他因技术原因搁置了的高含水井、长停井和报废井。
一部艰苦创业㊣史,百万覆地翻天人。当下,我市牢记习殷切嘱托,在勇担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命上砥砺前行,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、改革创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将成为我市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,鼓励全市人民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。